2024年1-9月,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,政府和房企信心不足,导致土地市场缩量。尽管Top100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38.1%,但降幅有所收窄,呈现出逐步回暖迹象。重点城市通过优化土拍规则和收回闲置土地等措施,积极应对市场变化。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拿地金额跃升至第三位。央行的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改善房企现金流。
2024年1-9月,全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不太活跃,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达到5324亿元,同比下降38.1%。不过,由于去年基数较低,降幅较前几个月有所收窄。全国土地市场整体低迷,政府和房企在推地和拿地方面信心不足,导致土地供求持续缩减。据初步统计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300个城市的住宅用地供求规模同比下降超过三成,而土地出让金的降幅则超四成。
为了应对市场的新变化,三季度重点城市对土地拍卖规则进行了优化调整。比如,一些城市取消了土拍地价上限,允许阳台和露台等不计入容积率。此外,还有城市通过收回闲置土地的方式帮助房企改善土地储备结构。央行也提出了支持房企土地收购的政策,这些措施有望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。
从各城市群的表现来看,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拿地金额增长较快,跃升至第三位。保利发展、中海地产等央企和国企,仍在重点城市保持较高的参与度。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则在重点区域积极补充土储,以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。
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依然严峻,但从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来看,房企和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。比如,通过优化土地拍卖规则,不仅提高了市场活力,也为房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。央行提出的政策支持,也为房企提供了缓解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。对于房企来说,如何在政策利好和市场挑战之间找到平衡点,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同时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,房企在这一区域的布局和投资也显得尤为重要。可以看到,央企和国企在重点城市的深耕,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。而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则通过灵活的策略,努力在竞争中寻找突破口。长远来看,市场的调整和优化不仅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,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将更为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