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-10月,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面临挑战,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依旧谨慎,拿地总额同比下降明显。央企和国企依然是拿地的主要力量,而民企在部分城市则展现出一定活跃度。长三角地区保持了在四大城市群中的领先地位,房企的投资策略也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调整,未来市场有望在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企稳回升。
2024年1-10月,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市场继续面临挑战,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依旧谨慎,特别是在土地收购上表现得格外小心翼翼。在这一时期,全国TOP100房企的拿地总额达到6198.7亿元,同比下降了38.7%。尽管各大城市不断优化购房政策,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均已达到历史低点,但土地市场热度未见明显回升,房企拿地总额的降幅进一步扩大。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的谨慎态度,尤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,央企和地方国资依然是拿地的主力。
房企在拿地方面的态度偏于审慎,尤其是民营企业,其信心仍显不足。数据表明,在2024年前十个月中,中央国企和地方国资分别占据了47%和29%的市场份额,合计达到76%。虽然在某些城市,民营企业如杭州滨江等表现活跃,但整体市场的缩量态势仍未改变。据统计,销售额位居前20的房企,其拿地与销售的比例均值不到20%,显示出房企对未来市场走势的谨慎预期。
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房企拿地金额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,2024年1-10月,长三角地区房企拿地金额达到1269.7亿元,位列四大城市群之首,随后是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。虽然粤港澳地区在10月因广州和深圳的土拍热度大幅提升,但整体市场仍在调整阶段。保利发展等大型央企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拿地金额名列前茅,而民企则在各自的重点区域积极补充土地储备。
当前,全国的土地市场虽然面临诸多挑战,但长三角地区的表现依旧抢眼,稳居首位。这表明,尽管市场整体低迷,但各大城市群中仍有一些区域保持了较高的活力。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的谨慎态度,更多是因为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对政策变化的观望。央企和地方国资在此期间继续发挥重要作用,而民营企业则在优势区域积极扩张土地储备,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市场热度不高,但从长期来看,随着政策回暖和市场回升,房企投资热情有望逐渐恢复。
此外,从市场长期发展来看,房企应更加关注政策引导下的市场需求变化,以调整自身的拿地和投资策略。未来的市场可能会在政策的刺激下逐步回暖,因此,房企在目前调整期内应做好准备,特别是在土地储备和项目布局方面,以便更好地应对回暖后的市场机遇。整体而言,尽管短期内市场压力较大,但在政策支持下,未来的市场前景仍值得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