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前十个月,全国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持续保持审慎态势。尽管政策优化拉低了购房成本,但整体市场仍低温运行,土地购买量减少,主要集中在央企和地方国资。长三角区域继续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群,成为拿地的重心,而民企在购地方面仍显保守。未来市场政策调整能否提振房企的投资热情,仍需观察。
2024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在前十个月的土地市场表现出谨慎态度,尽管购房政策已经放宽,但市场整体仍然低温运行。数据显示,TOP100房企的购地总额为6198.7亿元,同比下降38.7%。即便政策调整让购房成本达到了历史新低,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仍然冰冷,企业对购地的信心不足,主要靠央企和地方国资支撑。
央企和地方国资在土地市场上继续发挥主力作用,占据了总体购地金额的76%。而民营企业的购地积极性依然较低,除了在少数城市,如杭州等地,几家本地民企仍在积极购地。整体市场环境宽松,但房企的投资策略依旧谨慎,头部企业的购地销售比保持在低位。
长三角地区的购地金额继续领先全国其他城市群,成为房企关注的焦点。保利发展等企业在北京、上海、西安等地的购地金额位居前列,绿城和其他民企在深耕区域积极补充土地储备。10月的数据显示,北京、上海等城市的土地成交活跃,但未来市场能否在政策推动下回暖,仍需观察。
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常常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。2024年以来,政策的放宽使得购房成本降低,这一举措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些活力。然而,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,房企在购地方面依然表现得非常谨慎,这显示出市场对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。虽然央企和地方国资在土地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,但民企的活跃度仍需提升。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,长三角等区域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,它吸引了大量房企的关注。然而,市场能否在未来实现真正的复苏,还需要更多政策调整的支持和市场自身的调整。我们期待,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与政策的进一步优化,房地产市场能够在下一阶段迎来更多积极信号。